供應鏈管理對專業物流之發展影響-電子化運籌管理

 

本文作者吳進榮目前任職於物訊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轉載或引用本文須經本報及作者本人同意

 

物流領域中之專業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之發展是所有物流相關產業之共同目標,貨運承攬業、運輸業、船公司、倉儲業、報關業及通路經營商皆將經營之重心轉向專業物流業,以第三者之角色接受企業之物流外包業務,因此專業物流之作業內容包含倉儲、配送,流通加工、報關、海陸空運輸及國際貿易等,相較於供應鏈管理,專業物流所提供之實體貨物配送及倉儲服務,實際上擔負了供應鏈執行者的角色,在全球運籌的運作中,協助台灣資訊產業達成973、及982任務的就是這些國際性的物流業者,因此近年來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國際物流業者也由單純的貨物運輸轉為協助客戶完成電子運籌任務的角色。

以供應鏈事件為基礎之電子化運籌管理

電子化運籌管理的主要內容為管理供應鏈中各個合作夥伴之供需關係,而其基礎為供應鏈中每一事件之資訊,其中包括發生時間、地點及內容,在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中將每一個合作夥伴所提供之運籌資訊,依協同作業準則(Collaboration Rules),交易規範準則(Business rule)及供應鏈流程(Supply Chain Flow)的條件設定,來決定事件之處理方式,例如供應商必須準時供貨、運程不得延誤、維持安全存貨水準及提出採購建議等,皆由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擔負日常管理之任務,當發生異常事件時才經由通知之方式,由承辦人員進行處理,或由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逕行啟動處理程進行事件之處理。因此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之誕生取代了物流業中大部分的例常性管理及事務性工作,減少錯誤之發生及增加處理之效率。

 

附圖一、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之架構

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圖1)上除了以事件為基礎之事件資訊外,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在處理這些資訊時尚須其備可信賴性、正確性及完整性,而且也必須能夠轉譯由不同供應鏈夥伴所送來之事件資訊,處理後同時也能提供給不同之供應鏈夥伴,這正是一般企業對企業間電子商務最為重要之關鍵因素-電子資料交換,由於過去對於企業對企業間之電子商務存在著一股迷思,即企業利用入口網站之設立來作為企業間之交易平台,然而當所有企業皆架起了交易平台時,卻不知是那一家企業必須到別家企業之入口網站進行交易之動作,在所有入口網站皆強調自主權之下,形成各自為政的情形。但是以電子資料交換為基礎之企業對企業電子商務來看,所有企業可以保有既有之作業模式同時也可以經由網際網路來進行與其他供應鏈夥伴之資訊交換,減少重複性及無附加價值之輸入作業,而以物流作業及網際網路為基礎之電子化運籌管理,其基本之實現方式為跨系統之資訊交換,收集不同夥伴所提供之資訊進行比對處理,經由企業與企業間之夥伴關係之設定,決定物流資訊處理之方式。

供應鏈資訊交換與自動資料收集

在電子化運籌的環境中供應鏈之資訊流必須依賴資訊交換來達成供應鏈夥伴之間之資訊可視性(visibility)然而這些資訊在是否由系統即時產生,還是由人工鍵入,成為電子化運籌管理成功之重要關鍵,因為在供應鏈中之實體貨物流在供應鏈中持續運動,因此所關係之資訊流也隨之變化,如何取得貨況變化中之資訊成為一個重要課題,目前可以利用條碼、無線識別系統(RFID)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方式來收集資訊並配合應用系統之處理,將資訊流的部分隨實體貨物流而產生事件資訊,提供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進行資訊處理。因此事件資訊之提供分為系統產生及自動收集二種方式,但是其背後仍必須依賴資訊交換之機制,集合所有資訊在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上執行。

 

附圖二、供應鏈即時資訊收集網路

全球運籌之物流資訊可視性需求

企業全球運籌管理中最需要的是如何掌握全球運籌資訊,而其中的物流資訊可分為二個部分,一為存貨的可視性(inventory visibility);其二為運況的可視性(shipment visibility)。

存貨的可視性如同虛擬庫存或供應商管理庫存中的存貨數量,然而過去之虛擬庫存在於掌握全球各點之庫存(圖3),並無法以供應鏈全程之靜動態庫存作為庫存決策之考量。

 

附圖三、虛擬庫存

運況之可視性則由每一批交運貨物之運程狀態改變,經由時間及地點之改變串接運程中之每一段作業,然而原有貨況追蹤之實現僅在於某一段運程或交由特定之物流業者取得運程資料(圖4),運程之狀態改變由各個不同之夥伴提供資訊,達成貨況追蹤之目的。

因此在達成虛擬庫存及貨況追蹤後,企業要求在供應鏈中必須提供更完整之資訊以利動態之供應鏈管理,必須依靠供應鏈速度及供應鏈整體庫存等功能來完成供應鏈資訊可視性之作業需求。而原來單純之多倉庫存查詢及到貨資訊查詢之意義也由靜態之資訊查詢,發展成為動態之供應鏈作業流程管理,藉由事件管理來啟動供應鏈中之異常事件進行作業流程處理,通知承辦人員進行處置,經由動態供應鏈之管理達成存貨水準降低及供應鏈效率增加之目標。

 

附圖四、貨況追蹤

由虛擬庫存到供應鏈整體庫存

虛擬庫存的目的在於整合製造商本身多個工廠、供應商、外包倉庫、海外發貨中心及銷售商的庫存,掌控所有的庫存資料進行調度,庫存資訊之可視性有助於安全庫存量之降低,在全球運籌的運作下,缺貨也不一定要再重新生產,透過全球庫存之調撥可以有效增加存庫週轉及減少庫存積壓。反之面對具有強勢需求或生命週期短之產品,在商業激烈競爭的時代,更是必須掌握存貨,以足夠的存貨來因應市場的需求,同時又不致過度生產,在產品生命末期時造成虧損。

由於跨國性企業在全球運籌觀念帶動下,尋找最佳化全球製造資源來降低成本,成為企業在經營時必須考量的因素,因此國際物流服務在全球運籌下的地位益形重要,973、982等下單後百分之97的貨必須在3天內交貨及百分之98的貨必須在2天內交貨條件,所依靠的是全球發貨網路的形成,愈來愈多的國外發貨中心的設立,皆是為了接近市場及客戶,達成迅速交貨的目標,如何掌握由工廠出貨後到達客戶手中為止的發貨程序及分散在各地發貨中心內的庫存,國際物流業者肩負此一重要任務,同時由於廠商接單後的處理延誤,國際物流業者可以反應的時間,在全球運籌管理下也一再地被壓縮,國際物流業者能否提供完整的物流資訊也成為承接業務的必要條件。

供應鏈整體庫存的觀念在於結合生產與物流的供應鏈,存貨已經不只於工廠倉庫及物流中心的存貨,而是將存貨的範圍擴大到在運送過程中的海、陸、空運交通工具及在等待運送過程中的機場、碼頭、貨櫃集散站與轉運中心等,在整體供應鏈中的累計存貨才是全球運籌中必須掌握的庫存(圖5)。在工廠倉庫、物流中心及等待運送中的存貨,經由作業經驗及市場需求設定安全庫存及最大庫存量來控制存貨之週轉率,藉以提高產品週轉率,同時經由在物流資訊交換平台上對於不同產品及不同之供應鏈夥伴來設定安全庫存之資訊,當物流資訊交換平台上接收到之庫存動態訊息時,判斷是否低於安全庫存或大於最大庫存,當發生低於安全庫存時,透過系統主動通知之方式,連絡承辦人員處理,並發出採購、調撥、補貨建議或是逕自啟動處理流程,依所設定之規則執行工作,利用電子化運籌之管理平台進行供應鏈整體庫存管理工作。

 

附圖五、供應鏈整體庫存

由貨況追蹤到供應鏈速度管理

專業物流業者為配合企業之供應鏈管理,充分掌握貨物交期,企業本身除了建置供應鏈管理系統進行生產流程進行規劃之外,物流業者為了如何讓貨物準時到達,同時提供全程之供應鏈速度監控,必須建置電子化運籌之管理平台,因為任何一點之延誤皆會造成整體供應鏈之交期延長,嚴重者必須另找替代品之供應商供貨或者面臨市場佔有率縮小的危機。供應鏈之速度如同戰場上之後勤補給,愈是快速機動,所能取得的優勢也就愈大。

因此針對每一個產品的實際交期會形成如圖6之供應鏈速度管理報表,與原規劃之供應鏈交期進行管理比較,維持供應鏈之一定速率,若在供應鏈發生延誤情形時,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將會通知物流業者及貨主,對於運程中之異常狀況進行處理。

另外透過供應鏈速度管理之資訊,對於供應鏈中物流之瓶頸也可以提出相對應之物流策略,國際物流業者的服務將因物流資訊之可視性提高,及本身對於國際運輸、國際貿易及通關法令的熟悉,將成為企業物流策略之提供者,由以往之實體作業服務,進而提供物流資訊服務。

 

附圖六、供應鏈速度

供應鏈管理之利器-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

由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所提供之庫存及運況資訊可視性,將供應鏈之上下游供應鏈關係,由生產層面擴大到物流層面,也造就了專業物流服務的產生,為擴大物流服務之範圍,由實體運輸配送、倉儲服務及流通加工到提供電子化運籌資訊,這其中所反應的是貨主與物流業者之間將會愈形緊密,同時專業分工的態勢也愈來愈明顯,研發、製造、行銷與物流將形成專業分工的領域,每一個分工的夥伴,以最佳之效率爭取最大利益,共同為創造價值鏈之最大價值而努力。

 

(本文作者e-mail: [email protected])

 

 

 

 

 

-6-